来源:干湿分离机案例 发布时间:2025-01-12 15:00:25 人气:1
“房东一看你加了新设备,马上就要让你加租,你还不敢说什么。”在佛山顺德从事牛仔生产的黎开泰,做梦都想拥有属于自身个人的厂房。
这个梦想终将照进现实。12月17日,位于赣州的江西(兴国)国际牛仔服装智造产业城项目正式动工。彩炮响过,挖掘机随即进场,黎开泰站在一片红土地上,憧憬着明年8月落成的新厂房。
此前,受整体大环境影响,牛仔产业在珠三角地区受到地域、空间发展等限制,出现行业瓶颈状态,一批企业萌生了外迁的意愿。兴国县捕捉到这种趋势,多次南下延揽企业入驻。伴随着产业大转移浪潮,国内牛仔产业版图也正重写。
2023年初,兴国县委书记李贱贵曾赴佛山招引牛仔服装企业,南方+记者旁观了这场招商会并写下《一位县委书记的招商之道》;经过近2年的招商与培育,当地牛仔产业链初具。南方+记者奔赴兴国县,探访外迁的珠三角企业,思考这场产业转移留下的启示。
这一次,和黎开泰一起来签约的企业共有8家广东牛仔企业,其他的还有5家企业表明了投资意向。根据官方数据,牛仔服装智造产业城总投资50亿元,占地约800亩,总建筑面积超100万平方米。
尽管还只是打地基,但对顺德企业家王旺(化名)来说,终于感觉到前所未有的“踏实”。
“新塘牛仔”“均安牛仔”闻名中外,是广东牛仔产业两大名片。王旺在均安镇从事牛仔生产整整20年,但始终有一种“寄人篱下”的漂浮感:租金不断上涨,如今每年要为此付出400万元。
“我帮房东建了两遍厂房,但这个厂房也不可能是我的。”王旺说,算下来,他忙碌了一年,也就刚好给房东“打工”。
因此,他一直有个目标,想要有自己的厂房,“在别人的厂房里,我连换个灯泡都不想动,但如果在自己的厂房,我愿意换上镀金的灯泡”。
这无疑道出了一批珠三角制造业企业家的心声。“房东每三五年就要涨一次租金,关系再好也没用。”从均安过来、做拉链配套的企业家感叹,房东就是这么硬气,要租就租,不租拉倒。他也是强烈笃定,要有自己的厂房和车间,这也是对客户负责。
不只是土地紧缺,珠三角捉襟见肘的能耗指标,也让企业家有苦说不出。一位企业家就提到,牛仔产业一个重要环节是洗水,要每天24小时连续通蒸汽,为此企业都是两班倒,以保障稳定运行。
然而,因为排水量不足,企业有时只能开一班,一旦停工,蒸汽就会冷却成水分附在管道上,这就得花费2吨多蒸汽来“冲走”水分,为此就要多花1000多元。
在珠三角,一吨蒸汽是400元,而兴国只要250元;原来一吨水要7元,而兴国不到4元。这笔经济账,很难不让企业家心动。
厂房已经破土动工,根据规划,项目一期A区约125亩,规划建设16栋产业总部大楼,预计在明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。
“先来的企业,每一家都将有一栋楼,一楼做洗水,楼上是制衣,楼上搞好了马上就能用电梯运下来,洗好再送到楼上包装。”黎开泰手舞足蹈比划着,他说,楼上楼下模式,全环节都能在一栋楼里搞定。
他继续算账:建一栋楼成本在1800元/平方米,首付两成,剩余部分从银行贷款,分摊到每年约200多万元——这比一年交三四百万元租金更划算。
正所谓,有恒产者有恒心。黎开泰介绍,整个项目在设计之初,会以国际先进标准为引领,比如按高标准处理环保节能、污水排放,所有的设备和生产模式也是按照最新的来。
他举了个例子,比如说,过去不少车间灰尘满天飞,而现在所有的灰尘都将通过排风系统搜集,再配合喷雾降尘。
“如果厂房都不是自己的,怎么会有动力改善这些设备设施?”对黎开泰来说,有了自己的洗水厂、加工厂,干劲完全很不一样。
其实,对黎开泰来说,将工厂设在兴国,并非“拍脑袋”决定,在此之前,他足足考察了4年之久。
最让他惊喜的是,兴国牛仔产业并不是一无所有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兴国从事纺织服装行业的劳动力超20万人,其中牛仔服装产业工人占50%以上,留在本地的就有6万多人。这成为兴国发展牛仔服装产业最大的底气。
一方面,产业外迁是趋势。最初,牛仔产业从香港迁移到深圳,又以深圳为跳板辐射到顺德、中山等地,产业迁徙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。
“之前传统产业在珠三角不大受欢迎,他们总想追求高科技产业。”黎开泰似有委屈。
但传统产业并不等于低端产业。在兴国县,一些制衣厂也在积极引入数字化,比如通过上吊挂系统,减少人力搬运,还有一些自动化机器如烘干机,全都是电脑来控制,甚至带自动卸货功能,再也用不着人工搬进去、拉出来。
数字化转型的好处在于,所有的产品都能标准化生产,减少由人来操控的繁琐工序,让产品生产更顺畅。
另一方面,也是招工用工面临的现实问题。“很多人在广东生活了30多年,到了五六十岁了,还是想着回家。”黎开泰说,当这些人步入“上有老下有小”的阶段,就会想着返乡,与其想方设法留住这些人,不如直接在兴国设厂“截留”回流人员。
根据测算,江西(兴国)国际牛仔服装智造产业城项目全面建成后,将直接、间接带动就业岗位超4万人,助推兴国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。
一直以来,江西是劳务输出大省,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(2020年),当年跨省流出人口为634万人,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(2010年)时增加了55万人。
但这种外出趋势有了一定缓解。根据江西省统计局数据,2022年,全省净流出人口比2021年减少约9万人,并呈现出人口总量略有回升等特点。
兴国万鑫服装负责人刘福平正是“回流”的一员。早在20年前,借助“老乡传帮带”,他在广州新塘从一名打工仔成为一名厂长,眼看着一些同乡陆续返回内陆,他也动了回迁的念头。
如今,他在兴国县的一个工厂就有260名员工。这些员工多在四五十岁,拖家带口的,“家门口就业”显然更有吸引力。
“广州流动性大,临时工好招,长期工不多,在兴国正好相反,他们比较珍惜工作,愿意长期做下去。这样就便于我们稳定地安排接单和生产。”刘福平说。
在广州,因为一个工种缺人,刘福平好不容易凑出订单,却不得不采用空运方式加急派送,“那成本可就高喽”。
根据规划,兴国将建设集织布、印染、洗水、成衣制造、贸易等于一体的全链条牛仔产业城,并将融入牛仔文化展示、品牌时装秀、AI服装设计等时尚科技元素。
就目前来看,单论生产所带来的成本,兴国县与珠三角并不会有明显差别,虽然招工更稳,但人力成本并不见得能省太多。他们盼望,在产业链走向成熟后,还能有更多压缩成本的空间。
织布要有布行,至今,兴国还要从珠三角进货,刘福平测算过,如果产业规模够大,这些就可以在本地完成,相比从新塘运货,一匹布能省几毛钱,对他这样一个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来说,每个月光运费就能省好几万元。
另一家牛仔企业负责人李思锋,也同样在新塘起步,如今将加工基地设在家乡兴国,他说,如果面辅料、纱线都能在本地发展起来,还能节约10%左右的成本。
此外,洗水这个环节,过去都是要将半成品全部运到广东洗水,再拉回来进行后整加工、包装、出货。现在本地就有洗水场,所有的工艺工序都在本地完成,也同样能节省一笔运费。
悄然间,产业转移的同时带来了产业升级。早期入驻的“拓荒牛”,以在外创业的兴国人为主,在回到兴国本地后,多主要做纯加工,附加值比较低。
后期,珠三角本地的企业家也在北上,进一步织密了产业链,带动当地设计、当地生产、当地出货,进而提高产业附加值。
作为兴国人,温剑华早年在珠三角闯荡,并在与均安一河之隔的江门创立了牛仔企业,七八年前,他逐步将产能腾挪到兴国县。
他谈到,以前要拉到广东洗水,产品就在广东出货,税收、产值自然都归口广东公司,珠三角与兴国两地保持着“前店后厂”的分工,而现在,从纺纱织布环节开始,兴国就瞄准打通从棉花到牛仔裤生产、销售整个链条,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。
论政府服务、政策支持,企业也感受到,内陆地区并不逊色。温剑华举例说,江西对企业出口支持力度比较大。在广东他从来就没拿过出口信用保险补贴,而江西各级政府的补助能达到80%。对他这样的企业来说,一年保费有两三百万元。
“和外国人做生意,有时候我们会担心他们不交钱,他们担心收不到货。但是买了出口信用保险,哪怕对方不给钱或者公司倒闭了,我们也可以获赔90%。这笔费用对我们帮助非常大,可以大胆接单。”温剑华说。
海外参展则另有补贴,大约能补到一半。今年以来,温剑华的长裕集团就非常积极跑国外参展,包括澳大利亚、英国、美国、新加坡等,“我们企业一起抱团参展,‘兴国牛仔’在海外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”。
在海外走访中,温剑华也会非常留意海外市场的贸易壁垒,他也会将部分产能放在东南亚。虽然东南亚有人力成本优势,但配套成本和效率成本不低,整体上还是国内优势更明显,尤其是在应交期短的时尚服装,还是得放在国内生产。
“伴随消费的持续升级以及年轻一代慢慢的变成为消费主力军,市场对牛仔产品的需求正呈现出多元化、个性化的强劲趋势。当下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基础的穿着功能,转而更看重产品在设计创新、品质工艺、环保理念以及情感共鸣等诸多方面的深度体验。这为我们牛仔行业带来了升级转型的强大动力。”牛仔服装智造产业城项目开工仪式上,黎开泰在致辞中如是说道。
新闻资讯